長期以來,水質監測主要通過建設固定式或浮動式水質監測站的方式進行實地采樣,在取樣之后,需要根據取樣地區的實際環境,選擇相對應的監測技術,從而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目前我國水質監測的技術主要分為:物理監測技術與化學監測技術。
在化學監測技術開展的時候,首先利用相關的監測設備對其樣本進行初步的監測,如利用光譜儀、離子色譜儀等專業設備對其水質樣本進行化學監測,在設備的分析下可以獲取樣本水質中基礎的污染物質和相關的占比程度,通過對其數據信息的分析,則可以更好的了解水源的實際污染情況。
在采取物理監測技術對水質樣本進行監測的時候,首先對水質進行透析過濾,確保大顆粒的懸浮物被過濾處理,然后對其進行監測。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采樣數據需要抽取到基站或攜帶到實驗室后再進行檢測,這樣帶來的后果就是監測頻率低、建設和運維成本高、點位少盲區大、時空代表性不足等局限性,具有局部和典型的代表意義,但難以實現流域河湖水質精細化管理。
那現在市面上有沒有方法能夠有效觀測水體中葉綠素、懸浮物等分布情況,同時還能進行大范圍水質監測,動態跟蹤污染情況?
微信公眾號
移動端瀏覽